城市大数据这个大金矿,上海制定清单拟向公众统一开放

发布时间:2018-10-31 17:01:42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

10月3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相关情况,该《办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上海第一部关于公共数据管理与“一网通办”改革的地方政府规章。此次立法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信息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协同办事和综合监管,最大限度实现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

这里所指的公共数据,不仅包括了上海市各级行政机关,也包括在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依法履职过程中,采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公共数据不仅限于行政机关,也包括一部分事业单位,以及部分企业比如水务、电力、燃气、通信、公共交通、民航、铁路等公用事业运营单位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责过程中采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

《办法》要求,上海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应当以需求为导向,遵循统一标准、便捷高效、安全可控的原则,有序推进面向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公共数据开放。

公共数据按照开放类型分为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和非开放三类。其中,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开放的,列入非开放类;对数据安全和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时效性较强或者需要持续获取的公共数据,列入有条件开放类;其他公共数据列入无条件开放类。

对列入无条件开放类的公共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通过开放子平台主动向社会开放;对列入有条件开放类的公共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对数据请求进行审核后,通过开放子平台以接口等方式开放。

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汤志平表示,各单位要制定数据开放清单,向社会公布并动态更新。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其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每天都在产生和使用海量数据(17.1600.301.78%),帮助城市安全运营、高效运转,目前,上海已建成法人库、实有人口库和空间地理库三大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易中心日均数据交易量占全国50%。

上海还在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重点领域清单,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

这些海量数据,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比如,海量数据就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14.2000.100.71%)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上海将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对于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和应用成效,《办法》也提出,上海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应当进行定期评估,并结合全市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体对开放数据的创新应用和价值挖掘。

汤志平说,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上海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网通办”和智慧政府的基础设施,今年4月12日揭牌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构建上海全市数据资源的共享体系。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履职过程中获取的公共数据,由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按照应用需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说,截至到目前,大数据中心已经归集了全市近1/3的政务数据,尤其是各个部门应用最多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等四大“基础库”已经完成全量归集,今年年底之前还会归集公共信用等方面的主题数据库,年内实现政务数据的归集不少于50%,明年实现政务数据的全量归集。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要对各市级责任部门的公共数据进行整合,并形成人口、法人、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和若干主题数据库。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子平台,实现公共数据向社会统一开放。


上一篇: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下一篇:中国网络安全厂商大全


Copyright © 2017 北京中安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43509号